一名43歲女性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(LDCT),發現第一期肺癌,擔心基因遺傳,請母親也接受篩檢,正好符合今年7月起衛生福利部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的資格,幸好沒有發現任何惡性腫瘤,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醫師杜承哲表示,這項補助計畫,嘉惠眾多高風險族群。

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說,早期肺癌無明顯症狀,若有顯著症狀才就醫,往往已是晚期,因此即使沒能受公費補助,健康更為重要,呼籲民眾應定期肺部篩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這名43歲女性患者到澄清醫院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(LDCT)檢查後,在右下肺葉發現一顆0.7公分的肺結節,經胸腔外科專業診斷為惡性腫瘤,立即接受微創胸腔手術切除,由於傷口小、術後疼痛感及併發症少,術後三天便出院,之後每三個月定期追蹤,目前康復狀況良好。

患者擔心基因遺傳,請陪同就醫的70多歲母親,也接受篩檢,正好符合國民健康署提供補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資格,幸好經肺部檢查後並無發現任何惡性腫瘤。杜承哲醫師表示,通常小於0.5公分的肺腫瘤,惡性機率較低,未來要變化成惡性或轉移的機會也相對不高,而這個成功的個案,能及早發現0.7公分惡性腫瘤,歸功於LDCT肺部電腦斷層,讓患者能即時診治早期肺癌。

目前國健署提供具肺癌家族史、重度吸菸史的中高齡者等高風險族群,可接受由政府補助每案4000 元,每2年1次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,鼓勵大家踴躍檢查,這項政策實施以來,診間接獲許多民眾反應家中確實有肺癌病史的長輩,由於已經離世或歷時已久種種因素,而無法取得其身分證、戶口名簿或診斷證明等佐證資料,明明有家族史卻無法接受補助頗感困擾。

杜承哲醫師說,LDCT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,是目前具國際實證,優點是影像解析度與靈敏度較高,可偵測到小於0.3公分的肺部病竈,是目前檢測早其肺癌的有效工具,有些患者腫瘤雖然只有1公分,但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的銳眼下,其惡性特徵非常明顯,就必須盡早手術;也有些患者的腫瘤惡性特徵很低,提早介入並觀察是否有變化,可防生變。因此提醒即使無法提出佐證享有公費補助,凡是身為高風險族群,請務必以健康為最優先考量,切勿輕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之重要性。

醫師指出,肺部出現惡性腫瘤的因子有很多,如空氣汙染、抽菸、工作環境、自身基因或家族病史等,而惡性肺腫瘤的前身是肺結節,肺結節的外觀特徵、大小、數量,以及它隨著時間變化的狀態,牽動著生成惡性肺腫瘤的機率;若檢查出肺結節者,無需過分擔憂,尋求胸腔外科醫師的建議,提供客製療程規劃,調整生活習慣、飲食,並接受治療與追蹤。(寇世菁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