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不再難治 小分子藥物可有效控制

臺北榮總皮膚科主任陳志強表示,小分子藥物目前是皮膚疾病治療的新趨勢。鄭郁蓁攝
臺北榮總皮膚科主任陳志強表示,小分子藥物目前是皮膚疾病治療的新趨勢。鄭郁蓁攝
字級設定:
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天舉辦AMWC Asia-TDAC 2024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,左為臺北長庚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,右為大會秘書長王昭欽醫師。鄭郁蓁攝
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天舉辦AMWC Asia-TDAC 2024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,左為臺北長庚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,右為大會秘書長王昭欽醫師。鄭郁蓁攝

過去包括異位性皮膚炎、慢性蕁麻疹等皮膚疾病多半使用傳統類固醇、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,但即使吃藥,治療過程中仍會不斷復發。醫師指出,皮膚科治療將走向精準治療,針對不同細胞激素造成的的疾病,利用小分子標靶藥物作阻斷,可以更快速有效的讓病患恢復有品質的生活。

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天舉辦AMWC Asia-TDAC 2024世界美容醫學高峰會亞洲大會,有超過200多名國內外醫師與會,聚焦再生醫學、美容抗老等議題。臺北長庚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,皮膚科的精準與創新醫療時代來臨,近年來有非常多的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陸續被研發出來,使得皮膚疾病的治療不再只是傳統的類固醇或是免疫調節劑。

臺北榮總皮膚科主任陳志強表示,小分子藥物目前是皮膚疾病治療的新趨勢,包含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、癢疹、白斑等屬於免疫系統的皮膚疾病,過去都沒有好的解決方式,後來發現都是因不同細胞激素造成的免疫疾病,就可以針對這些細胞激素治療。

陳志強表示,目前臨床試驗發現,透過小分子藥物,可以抑制細胞機轉進行阻斷,並進一步針對免疫系統進行調控,上述疾病都已經進行臨床試驗中。

另外,同樣屬於免疫系統疾病的慢性尋麻疹,也是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導致免疫反應發生而造成的過敏,傳統治療是吃抗組織胺,但後來發現抗組織胺不能阻斷,且吃藥過程中還是會繼續發生,近年陸續有打生物製劑,抑制免疫球蛋白,現在也開始有小分子藥物將進行試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henvasum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